2009-08-22

有關莫拉克風災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北台灣雖然依舊歌舞昇平,但是朋友相見都還是會互問要捐多少、要不要去災區幫忙等等。儘管隔著遙遠的距離有點不真實感,人心還是溫暖的。

8/13下班後去健身房,遇到小毛,她也問了句我打算捐多少。當我正在4-5000這個數字游移的時候,她直接問我:「你的所得稅率是多少?我想捐兩萬,用你的名字捐會不會比較划算?

在跑步機上,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太冷血了?當我們考慮一兩日捐的時候,想的只是能捐最好、但別影響我的生活和計畫。但是遇到收入更低、熱情卻更盛的朋友,簡直是無地自容。於是,在還沒下跑步機前,我就決定了。白天中搜的朋友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時間下去救災,我因為有兩件不大不小的事而一直推拖。一下跑步機,我就毫不猶豫地打了電話,「我跟你們去!


結果電話沒通,打到第三次的時候氣都快洩光了。


隔天早上才又聯絡上,這時候已經是星期五了。從起床就開始盤算今天要怎樣把工作擠在上午完成,怎麼跟主管解釋請假的理由,然後下午就趕回家準備裝備。當然,工作的事人算不如天算,回到家已經傍晚了。不知道任務會是什麼,匆匆地跑去補充了一些急用藥物和敷料、三天的糧食,回家打包。預期路上可能沒有水,先裝了九公升水和一支濾水器。為減輕重量,用露宿的方式,不帶帳篷。中低海拔也可以帶小一點的睡袋。塞進個人爐具,再加上頭盔吊帶勾環等攀降器材。整個背包加起來......算了,不秤了,徒增心理壓力。

八點鐘朋友開著四輪傳動車來,路上談起這次的緊急召集,大家都是一頭霧水。先讓大家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

我所參加的搜救組織叫作「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這個組織並不是一個專職機構,它的前身是早期各個民間登山社團組成的社團互助組織。因為消防局、國軍、和一般民間的救難組織是以陸域搜救為主,往往沒有能力進入山域搜索及搬運傷患。在這個需求下,各社團就聯合起來成立搜救隊伍。國內很多登山社團都是山難救助協會的會員。

因為地域的關係,這個協會分成北、中、南、東四個搜救委員會。並且接受國搜中心、消防局、警察區的指揮調派,以抵達現場的遠近距離來決定由哪一個委員會出勤。

跟一般民間搜救隊一樣,大家平常都是要上班的。有狀況發生時,再放下手邊的工作。這讓搜救的訓練、動員變得非常不容易。以中搜為例,會員社團分佈在苗中彰投雲等六個縣市,委員會的搜救工作其實是落在少數幾個山會。為了讓搜救團隊組織更緊密,也參照其他優秀的民間山域搜救隊伍,在這幾年各區搜救委員會都成立了十人先鋒小組。而各委員會每年度也都會辦理登山安全及搜救的訓練,受訓的學員就成為後備人員。我們就是屬於這一大群後備人員,在每年演練和協助搜救任務中累積經驗。

這次的災區在南部,所以山難救助協會是以南搜為主力,並且請北搜和中搜派員支援。我是在台中工作時參加台中縣的山會,所以是跟著中搜一起下去。緊急召集的email是這樣寫的:

dear all,
部長來電要我通知大家,中搜溯攀部要緊急組合一搜救隊到
甲仙山區協助搜救。需要
體力好,腳程足夠,可以背負個人裝備的學員支援。
支援時間2~4天。(可能出發時間星期五,星期六,…)
請同學可以支援趕快出聲。
並且需要四輪傳動車子(有九人座更佳,司機不需要體力腳程佳)/。
需要自備所有登山裝備,攀岩裝備(搜救裝備),
搜救期間餐飲自理(回來可請款) 相關裝備可找中搜溯攀部裝備組長連繫。
目前先統合可以支援名單,相關細節後討論。
請可以支援教練及學員連絡
...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們最多可以支援三天,所以星期五晚上就飛奔到高雄。抵達美濃的高縣消防局第三大隊報到時,已經凌晨2:00了。同期的朋友恆收在巷口等我們,然後溯攀部的部長佑駿走出來接應,表情有點怪。

原來,任務的內容是地面搜索,包括勘災、搜尋受困民眾,並回報給消防局,並不需要搬運物資或是後送傷患。但是要去的村落太遠,消防局只需要能進入山區五天的人,其他兩天、三天、四天的人統統沒事幹,就地解散......

好吧,雖然有點儍眼,但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去評論這件事,不管它究竟是聯繫問題、情報錯誤、還是狀況改變。大家在消防局的會議室睡了一覺,隔天原車遣返。至於在兩天之內召集而成、星夜趕赴災區的總計超過四十個人(先鋒小組不計,他們前一天就上山了),只有十一、二個可以連請三天假,所以他們隔天一早也上了山,往甲仙山區(小林村)前進。

就這樣,滿腔熱血的救災行動就結束了。The End。





我們來看看其他夥伴的照片吧。

●中搜先鋒小組拍的照片(by 陳光按)-真的很慘......
中搜先鋒小組的搜救記錄在這裡。北搜也是挺進差不多的路線勘災,時間早幾個小時。

●中搜二隊拍的照片(by 吳振加)-因為堰塞湖崩潰的警報,後來也提前下山了。

●中搜二隊拍的照片(by榮仁)-

●背負物資到茶山村的照片 -某期學員參加了這個行動,
非常熱血。這個任務跟山難救助協會沒有關係。雖然我也不知道物資為什麼不用直昇機吊運的,但是這個故事的重點應該是,山區原住民展現自救的強韌鬥志。我們不忍要求脆弱的災民都像他們一樣,但也或許別助長媒體煽起大家的受害者心理,認為民眾繳了稅就該等著被政府救濟,這完全無益於安定民心士氣。以前有句話「警力有限,民力無窮」,也很適合用在這裡。


結束了這個有點烏龍的任務,大家都很體諒地噤口不談,還是令人感到溫馨。最近國內外媒體大聲地踏伐政府反應慢、救災不力,其實有一些並非事實。國軍早在8月8日就已經動員勘災及救援,也投入相當數量的膠艇、水陸兩用車,以及兩棲偵搜營和水中爆破大隊,並非媒體所稱的「按兵不動,等待三軍統帥命令」。但是大多處山區的村落因為地面交通中斷(看照片就知道,除了靠兩條腿,根本進不去)、天候不宜直昇機飛行(南部一直刮風下雨,後來才陸續放晴),只能靠地面人員徒步進入勘災救災。一味地怪政府並無法對第一線救災有任何幫助,甚至反而打擊早就進入災區援救的人員士氣。

此外,也陸續有類似這樣的訊息,不少人組團運送物資、或擔任義工,大批湧入高屏地區,卻因為交通中斷、物資及義工分配太過集中,以至於很多義工鎩羽而歸。這也是在所難免。災區太過廣大,地方政府自己也是受災戶,情報總是一日三變。大家的最好還是以捐款方式,願意出力的話還是先聯繫各慈善機構以瞭解需求。

還有,很多人都有個錯誤觀念,認為救難人員應該要冒險犯難、使命必達地把災民傷患給救出來。事實上,在救難的守則中,安全考量的優先順序是「搜救員→被救人員→搜救員的夥伴→其他現場人員」。所以別太苛責消防隊、國軍、和其他民間救難人員,還有美軍援助的直昇機,他們不願意載更重的怪手,只是為了確保安全,以便在未來發揮更多的效用。


2009.9.11.補充

看到幾篇有關救災的評論文章,部份觀點跟我的不謀而合,而且筆調很詼諧,連結如下:

八八水災特輯--魔帝七兵器~拯救災民的餿主意

當消防員安全從火場中出來時,等於救出了一個等待救援者

關於直昇機的一些知識(2.0版)








2009-03-31

Never Stop 5: 昏天暗地的洄瀾300K

雖然整個過程極盡漫長、單調、灰暗、充斥著內心戲與無趣的OS......

還是很感謝在手機和鬧鐘前為我加油和擔心的好朋友們!!可惜我的手機在連續幾個小時的雨後就長眠了,一通也沒接到(慘)。但我還是一直幻想著黑夜中每個整點都有鈴聲響起為我加油打氣(幻聽),這是支持我一路前進的力量。

以下,就是這場全長312公里的內心戰役經過,跟各位好朋友分享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2009年,青年節的前一天

洄瀾300K迄今(註)Never Stop系列賽舉辦過距離最長的極限挑戰活動。路線大致是由花蓮鯉魚潭沿花東縱谷往南,到台東鹿野折返,沿途在海拔20m到300m之間起起伏伏。從星期六的下午一點出 發,必須在隔天早上九點以前完成,時限二十個小時。路線本身並不像武嶺、新中橫、或陽明山P字道那樣有著無盡的陡坡,但是熬一整夜通宵達旦地騎車對大多數 人大概都是頭一遭,對精神和肉體真是一大考驗。於是我在出發前找了一票好朋友電話啦啦隊(躹躬),約好在半夜的約定時間打電話來看看我是不是已經插在路邊了......

註:台北市自由車委員會變本加厲將在今年七月首度舉辦400K的超變態挑戰賽(限時27小時),完賽才能取得參加國外600K及1000K極變態挑戰賽的資格。(限時多少小時我一點也不在意了)

一大早起床趕到松山車站搭兩鐵環保專車到花蓮,在車上跟處長、小鳳、書慶會合。台鐵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歡迎車友攜單車搭火車,原因大概是單車會佔用車廂走道而被其他乘客抗議,因而推出了所謂「兩鐵專車(台鐵+鐵馬)」的附掛車廂。其實也就是多掛兩截坐到腰會斷掉的電聯車廂罷了,而且單車還要加收一張跟人一樣貴的車票。這種腰斷車廂的最大缺點就是車友必須費很大力氣才能把自己固定在一字形的長條座椅上而不搖來晃去,總之紮穩馬步三個多小時也就到了,謝天謝地。



鯉魚潭距離花蓮車站18.7km,當作是暖身一路壓過去。路上有間據說是連在地人想到就會流口水的大陸麵店(南華煎麵),可惜沒有停下來飽餐一頓。(回來上網一查,台北有間分店,非要去嚐嚐不可!)

在鯉魚潭停車場的豔陽下烤了兩小時,下午一點整開始放行。這次有3665人報名,據說是去年的兩三倍。雖然主辦單位很變態,但是沒想到報名的變態更多。也因為人數太多,本來計畫在卡拉島(原鯉魚潭露營區)集合的場地裝不下,移到再往上3.5km的鯉魚潭停車場。



大概是平地路線的關係,十輛車裡大概有九輛是公路車。一出發就是愉快的下坡,三千輛單車如猛虎出閘爭先恐後勢不可擋。果然一如出發前主持人所說的,剛開始很容易因為腎上腺素泉湧而導致一時衝動.....

不過一下到平地轉折往東北方的大學路,馬上遇上頂頭強風,剛剛下坡時的瀟灑快意完全消失無踪。很快地大家也不再爭先恐後,而是趕快找好可以幫自己擋風的車 輛,緊跟著前車尾巴前進。在集團中前進是件很奇妙的事,有點像是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裡一跳進洋流裡就被往前吸去的感覺。雖然風聲依然在耳邊呼嘯,但是會明顯地感覺到踩踏變得輕巧許多~一旦離開車陣就得獨自破風前進,徒增體力負荷。有些車隊此時已經開始輪車前進,像我們這些單打獨鬥的個體戶只得趕快靠行。


練習曲的300壯士版......(還真的背吉他在騎!!!)


無意冒犯,可是實在是......哈哈哈哈......(有點像輕功水上飄)(取自大會的相簿

過了花蓮大橋轉入193縣道後就舒服多了!在山麓聚落間穿梭。雖然小爬坡不斷,但是由花蓮往南的方向大體上都是順風,連登山車隨便踩踩都有28~30kph的高速啊。一時心喜,補給站也不停就直接壓過去了。

跟前幾次Never Stop不一樣的地方是,洄瀾的路線會經過很多村落,村落裡的居民老老少少都會站在路邊熱情地為車手加油。村落小孩兒還會排成一排伸出手掌要跟一輛輛呼嘯而過的選手擊掌。

然後,就開始下雨......

還一直下個沒完......原來還帶著一點壯闊史詩味道的300長征從此開始變成一場比慘的歹戲,除了希望它快點結束以外沒別的想法。在小雨中的鄉間小路散步也許還有點浪漫,但在雨裡騎車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穿著雨衣、套著可笑浴帽是出自於擔心夜裡失溫的無奈,取代臉上陽光的是雨滴和前車濺起來的泥水。



如果不趕時間,也許193縣道還是可以像「拜訪春天」歌詞裡那座雨細濃檂的小小山巔一樣美,但是現在大家只在意里程數。「還有20公里到風管處就"出山"了」,在自強外役監獄外, 一旁的兩位老者邊騎邊相互牴勵,指的是過了70K就會開始下坡。盯著碼錶十公里十公里地增加,5點56分到達105K時,一座大型7-11出現在眼前,玉里到了(still 200公里to go......)。書慶的老爸和在玉里的親友團預訂在這裡幫大家補給晚餐,下午才趕製出來的巨幅加油海報讓人不由自主地噗嗤一笑,但又覺得可愛得溫暖。想當年成功嶺大專集訓放風日,我老爸老媽也做了好幾支立牌寫著大大的「建中318」,才在萬軍之中迅速地把全班幾十個人都找齊了。因為每輛滿載光頭兵的車子經過那塊牌子都會跟著念「建.中.三.一.八,誰是建中318的啊?!」



讚!!(後面這張應該是準備終點要用的吧)

書慶已經早幾分鐘鑽到車子裡開始吃便當了,玉里風大得出乎預料。池上便當配上home made紅燒豬腳和熱呼呼的苦瓜湯(是算準熬夜會火氣大吧),真是感動得掉下眼淚。如果沒有書慶老爸的熱情支援,現在可能穿著雨衣在吃7-11便當吧。

Ariel的No Speed車隊支援車也做了大大的紅布條,雖說整條路上都有7-11在看護大家,但是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對你微笑才是補給之於車手最重要的意義吧。半個多小時後小鳳跟處長才陸續出現,這時候雨又變大了。為了避免冷卻太久,書慶已經先出發了,在等到後面的隊友後,我也跨上鐵馬繼續旅程。


脫線牧場你在哪裡?

入夜後的公路讓人心生恐懼。不只是很多路段都沒有路燈的關係,眼鏡上揮之不去的雨滴就像在夜裡關掉雨刷一樣,在對向來車的照射之下白花花一片什麼也看不到。不平整的柏油路上微幅的跳躍和側滑都讓人心驚膽顫,路旁不時地有停止不動的車燈,下馬在雨中補胎的人潮多了起來。碼錶和變速器都在一片漆黑之中,不知道自己的速度和里程,檔位也只能靠感覺和記憶。

事前沒有研究行程的攻略,此時完全不知道下一個可以攀住喘口氣的礁石在哪裡,只能矇著頭跟著微弱的車尾燈前進。自玉里之後的單車也不再是成群結隊,而是三三兩兩地散落在迷茫的九號公路上。

對向折返的車輛逐漸多了起來,但很難從折返車潮來判斷到底折返點還有多遠。因為根據過去經驗,領先集團大概只需要全程時限不到一半的時間就已經抵達終點,而我的名次也多半落在完賽者的70%之後,還是只能矇著頭繼續騎。在池上前接到書慶打來的電話,分辨不出來究竟他是在我前面還是後面。我們四個人的速度都不一樣,一分散就不容易再集結在一起。

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偶爾騎到沒有雨的小鎮上,還會遇上吃飽飯的爸爸帶著小朋友再跑出來加油。但這種強心劑隨著時間愈來愈晚,也逐漸跟著一盞盞熄掉的燈歇息。總算是看到大批車燈都停在前方山坡上。9點30分,脫線牧場到了,里程168K,在距離玉里64公里外的台東鹿野。


真正的黑夜開始

應該是準備裹著棉被上床睡覺的時間,卻還有一半的路在前面。大批的支援車和單車在這裡休息,喝著牧場賣的熱騰騰的雞湯。但是大會在這個折返點除了蓋章以外,連個可以補充飲水的地方也沒有(怒)。拿出手機撥了兩通電話(後來聽說我的聲音像在水裡吐泡泡),然後手機就壞了!!本來要在這裡戴上藍芽耳機以便在路上接聽啦啦隊的電話,這下子全成幻影,打擊真大......心情down到不想離開車子進去買東西吃。幾分鐘後等到書慶出現,我們就啟程往回。黑夜好像又更黑了......



後來的情況讓黑夜又黑上加黑。往花蓮方向大致上都是逆風,而且離開鹿野之後到池上以前一路都是上坡。書慶跟我決定輪車前進。在一陣上上下下之後書慶打了個pass,示意我超車前進。「我們每5公里換一次吧,剛剛差不多在台9線350K的地方」。每5公里?好,聽起來好像不會太過份。雖不是很陡的坡,但加上逆風卻快也快不了,在前頭領騎也不宜騎太慢,不然就失去意義了。我吃力地維持在18~20kph左右的速度,過了一兩分鐘後,「350K」的路標才從我身邊晃悠晃悠地過去......

(什麼?!現在才開始算5公里!!那剛剛的算什麼??)

又過了兩三公里,書慶也發覺我的速度愈來愈慢,連忙超越我。「後面好像要下坡了,接下來的上坡就交給我吧!」謝天謝地,不過呢,在他超越我之後的幾秒鐘內就揚長而去,我已經精疲力盡愈落愈遠,看著書慶似乎追上了前面的集團,尾燈逐漸消失在視線範圍。

輪車戰術只經歷了一回合就結束,真慘。

在雙重打擊之下,黑夜真的變得很黑,我開始覺得騎起車來搖來晃去,不太能維持直線前進。(糟了,不會是想睡覺了吧?)時速落到只剩13~14kph,我停在 路邊的一個打烊後的加油站,找了張棧板抱著腳踏車坐下來。可以改變一下姿勢真是太好了,路線對腿力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負荷,但是經歷了100多公里後,手腕已經隱隱作痛,肩頸更是痠得不得了。理論上好的騎乘姿勢對手腕的壓力應該只佔20%,但是登山車的車手是平的,不像公路車有幾種姿勢可以變換身體角度。當腰背疲勞時,重量就全落在手臂和手腕上了。

十分鐘後再度上馬,速度還是很弱的15kph。到了預訂接到第一通加油電話的晚上十一點,幻想著那帶著溫柔鼻音能讓人全身酥軟的「嗯」「那就先這樣囉」。頭也不抬地咬牙前進。


後來發現,搖來晃去並不是因為愛睏,而是太黑了無法保持平衡。但是半小時後,第二波睡意來襲,路邊一座黑漆漆的槽化島裡長滿了厚實有彈性的不知道什麼草,變成了大家休息打盹的溫床。這一段路沒有雨,也沒有星星,但在躺下來的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星星,也可能只是眼鏡上水漬的反光罷了。大字型地伸展筋骨,十分鐘後再站起來時,身旁已經躺了十幾二十個人。

果然是張好床!

十二點,預訂接到第二通電話的時間。耳邊彷彿響起那搞笑嘲謔的聲音,「大頭狗,睡飽了嗎?不會還躺在花蓮火車站的地上假裝在騎車吧?」

可惡!!
增加了一點速度,但是在頂頭風下很快又慢了下來。這樣要騎到什麼時候呢?獨騎了許久,不停地被一個一個集團超越,這時候還是需要團體戰啊。說時遲,那時快......

一面巨大的擋風玻璃從我旁邊晃悠晃悠地超了過去......

就是他了!!!眼見機不可失,不顧濺了滿臉的泥水,我死命追上這位騎公路車的壯漢,不要臉地緊跟在他的後輪之後30cm的位置,不管誰擠進來,我都把他再擠出去!!一瞬間失去的體力彷彿都回來了,在一明一滅的路燈下瞄了一下碼錶,速度飆昇到22kph,甚至25kph之高。

雨夜中跟車跟得這麼緊這麼快其實有點像WRC賽車裡那些亡命之徒,對路況的反應時間很短,經常來不及跟著閃過路面的凹凸不平就直接碾過去。此時儘管是輕微的車震對疲勞的手腕都是一大傷害。我本來還在慶幸跟上這位車速穩定的老兄,但之後沒多久,他就開始不安於室,不只遇車超車,有的時候連整個集團都超過去。

不管怎麼說,能跟著洋流前進還是一件快樂的事,不到一點我就已經回到玉里的7-11。第三位應該在這時候打電話來的小朋友現在應該正為電話打不通而著急吧?「厚~大爺你的手機是掉到水裡了嗎?(不是,但也差不多了......)我都有乖乖地打電話喔~」

小七外的腳踏車躺了一地,要找條路衝進店裡都不太容易。所幸今年的7-11真如出發前主持人所說的「準備了你們吃都吃不完的東西在等著你們」。想不出來自己現在到底想吃什麼,站在冰櫃前面手伸出去又縮了回來好幾次。


那個光!就是小七的光!

228K 了,只剩大約80公里,胡亂把飯糰塞進肚子裡止飢就接著上路。過了玉里之後逆風的風勢似乎小了很多,接下來就是傳說上的舞鶴台地大上坡了。看了看里程,都 快到瑞穗了,卻還不見上坡的蹤影。該是第四棒的”アリエル”(日文版的小美人魚......)打電話來的時間了,出發前還給了我一張「任選時段加油鬧鐘6次的抵換券」跟「補給品禮盒」 乙盒。這時候,電話聲雖然沒響,但是另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背後響起。書慶不知什麼時候落到後頭去,這時候又追上了。回顧剛剛荒腔走板的搞笑輪車兩人不由得會心一笑,不過書慶說小鳳剛剛透過處長打給他,說在折返點前摔車了,沒法再繼續騎。不知道摔得多嚴重,開始有點擔心,但處長的手機打不通了(後來才知道也是 泡壞了:P),一時聯絡不上。


舞鶴茶行外一地的腳踏車。

2點23分,到了舞鶴台地的檢查點,蓋了最後一個章。舞鶴的坡其實不算陡也不算長,夜裡騎來輕鬆,白天可能就會曬到無處可躲。過了檢查點再繼續爬了一段,就下坡到瑞穗街上,雨仍然一直下個不停。之前有人問我爬山的時候腦袋裡都在想什麼,我想不起來。所以這次我很用心地記住這個問題,我騎車的時候在想什麼呢?答案是......

還真的什麼也沒在想。

我好像一直重覆地唱著某一首歌的片段,但是下一句不會唱,就停了。過了一陣子,就像接觸不良的訊號線突然又接對頭了開始唱著同一句歌詞,然後又不會唱了。我還記得那天我唱的是:

一整個宇宙,換一顆紅豆......(以下忘光,repeat大約一百遍)

四點整,換書慶即將陷入昏迷,這時候我雖然不怎麼睏但是手快斷了很想換個姿勢,而且剛miss掉的第六通電話,心情正陷入低潮,帶著童音的女老師一定覺得這個笨蛋八成是睡到不醒人事連手機都關了是怎樣。開始找尋可以遮風蔽雨的休息點。經過光復火車站時,我慢了下來,想說車站還是亮著的,候車大廳裡總有地方可以躺一躺把。沒想到書慶悠悠地說:

我剛剛好像看到一張彈簧床。

「真的假的!?」

立刻調頭去尋找,還真的有張蒙著厚厚一層灰的彈簧床墊站在路邊的屋簷下。二話不說立刻放倒躺平,約好睡二十分鐘就起床,不出一分鐘書慶就已鼾聲大作。說來還真大膽,也沒設鬧鐘就這樣睡下去......

有點冷,坐起來,車站的大鐘居然正好顯示4點20分。捏醒書慶,再繼續上路。冷掉以後的身體再啟動有點懶洋洋的,花了十幾分鐘才又暖和起來。

五點整,該是最後一通加油電話的時候。沒關係,她會為我祈禱的,用我喜歡的詩篇。

My goodness, and my fortress; my high tower, and my deliverer; my shield, and he in whom I trust; who subdues my people under me. (Psalm 144:2)

在鳳林北邊林榮的7-11做最後一次休息,填飽肚子,天已經開始吐白。斷斷續續下了一整夜的雨這時候變成傾盆大雨。告別在小七外頭睡死的車友,繼續向終點前進。 在壽豐的叉路口指揮了一整夜的工作人員雖然面露疲態,但還是小聲而堅定地在單車經過他們身邊時輕輕喊一聲「加油」。依稀記得昨天剛出發時走的就是這條路,大家意興風發地衝下山,那麼現在就是一路上坡到終點囉?



反正現在見山不是山、老子都不老子、上坡也都不上坡了。來什麼地形看起來都一樣,反正下大雨都看不到。6點24分,終於看到終點拱門,在拱門前徘徊一會兒等書慶跟上來,一起進了拱門,拿到第四面Never Stop紀念牌。

好想躺下來......

最終成績是17h 18m 31.604s,排名第1395。書慶晚我兩秒進拱門,但是因為出發時比我晚了幾秒,所以最後名次排在1393。

其他人的成績:

第一名 10h 33m 8.905s,前三名都是同一車隊,把冠軍留在花蓮
秋弼 13h 54m 48.582s,第269名,果然是鐵腿
Iris 17h 41m 3.675s,第1568名,屢屢在上坡段超我車的女生
最後一個有紀錄的人 22h 1m 42.221s,第2702名,換句話說有963人放棄了。

書慶渾身濕透,先找間早餐店避避風。在補給區找到小鳳,他已經搭回收車回到終點休息很久了。在摔車之後小鳳第一個反應居然是趕快看看車胎有沒有破、還能不能繼續騎,後來又硬撐了一段騎到回收點去,果然是硬漢!這才是永不放棄啊啊啊!!而且現在手肘硬到不行,還特別強調跟我上次摔車的手臂不舉完全不一樣。

在皮夾裡找到處長的另一隻電話號碼,終於和處長聯絡上。人果然還是不能完全依賴科技產品,以後一定要把大家的電話號碼用實體紙張印好帶在身上。因為來不及在關門前趕回鯉魚潭,處長打算這次放棄,明年再來挑戰,以免給團隊添麻煩。

天大明之後,在鯉魚潭來來回回找朋友,但是都沒辦法協助把小鳳連人帶車送回火車站,最後還是他自己硬撐這最後的18.7K下坡路。再次經過有名的大陸麵店,不用說這麼早當然還沒開。

到了書慶的舅公家洗了個熱水澡,三人坐在沙發上就睡著了。眼睛闔上前吃了書慶舅公買的飯糰,眼睛再張開時熱騰騰的液香扁食就已經放在眼前了!處長此時也回到花蓮會合。飽餐一頓之後,告別了兩位老人家,到車站搭腰斷列車回台北。


後記

回家之後,來電捕手顯示有二十六通未接來電,每個啦啦隊都非常盡力地狂call。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大家,就請大家列印以下的兌換券,憑券兌換君悅自助餐乙客吧。






(什麼?看不到兌換券?喔喔,你的windows可能不是正版的喔,要正版的才看得到......)(踹飛)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啦啦隊怎麼清一色都是美眉,而且好像沒看到我女朋友在列。原因很簡單,在快累死的時候根本沒力氣哈啦,只想要聽聽溫柔的聲音,因此很抱歉拜把的兄弟都不在加油序列裡。至於我女朋友呢,這時候正在生我氣。況且自己一個人去騎腳踏車還敢來搬救兵,簡直就是討罵啊啊啊......要是她也是啦啦隊的一員多好。

最後,謝謝大家(深躹躬)。以後我決定要改走休閒路線,如果有人看到我再來參加這種活動......

那個人一定不是我,你們看走眼了





路線的google衛星圖


距離-高程圖

312公里到底有多遠呢?除了用「手快斷了」四個字以外我也沒辦法形容。用這張全台灣的空照圖來做個比較。花東縱谷裡的兩個三角形來回就是這次活動的路線。對照高速公路的話,大約是從中山高堤頂交流道到仁德系統交流道的距離,也就是西部的那兩個三角形之間的路程。若是直線距離,大約是台北市中心到屏東枋山。



回程在火車站請教了很厲害的大哥,到底輪車一個人要撐多久?

「大概三十秒吧~有的時候上坡還會再短一點。」

哇哩咧,我們還五公里咧......

2009-03-04

栗松溫泉

好久沒發文,把一堆寫到一半的文快速出清一下。

元旦連假我所屬的山會例行性地到轆轆溫泉去逍遙,這個遠在天邊的秘境溫泉河對台北人或是台中人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即使開車開個半死也要去浸一下。然而南橫沿線有著數不清的野溪溫泉,在離轆轆溫泉不太遠的地方,還有另一處號稱「台灣最美的野溪溫泉」-栗松溫泉。對我而言,這個溫泉大名之所以如雷貫耳是因為自從2006年在中搜受訓起,就不斷地有人揪團要去一泡究竟,結果歷經了無數次的欺騙、放鳥、遺棄、小孩生病,到現在還是沒有人去成。難得有這麼長連假,不去對不起自己,只好對不起爸媽,我自己去玩夥去了~


Day 1
1/1(四)

行程 台北0900
    ↓(68K約1.5hr)
   蘇澳(南方澳午餐)
    ↓(108K約2.5hr)
   花蓮市
    ↓(66K約1.5hr)
   瑞穗(沒停)
    ↓(53K約1.2hr)
   池上(晚餐,池上悟饕便當)
住宿 池上的民宿

第一天沒什麼行程,就是拼命開車而已。趕在中午之前到南方澳嗑海鮮,再出發前還買了很好吃的醃蕃茄。原來溫泉蕃茄要這樣吃才好吃,用薑末、冰糖、好像有加一點甘草之類的東西醃一醃。

蘇花公路仍然有許多路隊長領軍,雖沒塞車但也快不到哪裡去,到池上時已經天黑了。在外環道的悟饕便當本店用餐。一直到今天我都還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家池上便當才是正本店。在十年前大學機遊時,當地的7-11店員說,池上只有一家店叫作池上「飯包」,那一家就是正本店,在車站前面。不過去年騎單車來此時,同行夥伴一致認為正本店應該是「池上飯包」對面的「全美行」,可見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在千里之外一舉就扭轉了古老的便當傳說。但如今全省連鎖的「悟饕便當」也打著「原創老店」的旗號,這又是怎麼回事?店裡的巨幅輸出海報說明了這個故事。其實也沒那麼複雜,簡單講就是集山這個餐飲集團開了一家叫悟饕的加盟便當店,然後把最早在池上賣鐵路便當的阿媽的店給收購了,自然就成了「正宗」池上便當的繼承人。雖然「收購」這檔子事讓這個便當傳奇變得沒那麼懷舊浪漫,但至少整個故事並沒有因為商業利益被扭曲,悟饕這個品牌也算是正大光明地在市場上搏鬥。

話說回來,悟饕到底是否不負其「原創老店」之名呢?先談談它跟其他兩家池上便當名店的差別好了。第一,悟饕「池上60年老店」是二十四小時經營,位在池上市區的外環道上,有廣大的停車場,幾乎就像一個公路休息站,它的規模和能見度不是另外兩家店能比的。第二,另外兩家店都只有一種便當,而悟饕就像一般的便當店,有各式各樣雞腿排骨豬腳的便當主菜任君選擇。我個人認為,悟饕池上店的優點也可能正是它的弱點。要二十四小時經營,就很難保証米飯一直都維持在最可口的狀態,而米飯又是池上便當的招牌。很可惜地,在我們抵達池上用餐的時間,飯並不是很熱而且有點硬,反倒是我在台北的悟饕分店有不錯的印象。此外,多種主菜雖能滿足四方遊客不同的口味,但要每一種口味都專精也不容易,再一次很可惜地,我們點的炸排骨和滷豬腳都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像花了很多篇幅在描述那四個便當,連張照片也沒有,純粹是因為第一天除了開車就沒的活兒了。元旦連假到處都客滿,連池上也不例外。剩下的民宿看起來很不怎麼樣卻索價不菲,台灣到底是怎麼了?最後找到一間民宿還有一間10人大通鋪,收我們四個人2000元,不算貴而且棉被全是池上特產的蠶絲被。睡前還在房間裡偷煮了一鍋酒釀湯圓,臉紅通通地上床睡覺。


Day 2
1/2(五)

行程 池上的民宿
    ↓(39K約1hr)
   南橫約169K下產業道路(摩天附近)
    ↓(2K,汽車可,但有高底盤較佳)
   道路盡頭的菜園停車場
    ↓(步行下切約1.5hr)
住宿 新武呂溪邊營地
    ↓↑(約5~10min)
   栗松溫泉

一早到菜市場去採買中午烤肉的伙食,然後就出發往摩天。過了摩天農場之後沒幾百公尺的地方,右邊有幾間鐵皮屋,路旁的紐澤西護欄上用噴漆寫著「栗松溫泉」,就是從這條產業道路往下切。小路的前半多有鋪PC,後半則是泥土路,目前一般轎車大致都能通行。道路的盡頭是個菜園,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停了十幾輛車。菜園主人遠遠望見我們駕到,馬上把剩下的青椒也剷了……一台車200元的停車費竟比辛辛苦苦種青椒來得上算,我們的農業和農民還真是脆弱得不堪一擊。(題外話,現在連大陸的事務所薪資都比台灣高,我看已經不太用擔心ECFA會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工作了,大概也沒有人會來)


(南橫公路旁盛開的......大概是李花吧?)


(後面就是正在執行拆除任務的菜園主人。)

整裝出發。整條路沒什麼好說的,愈來愈陡、愈來愈滑而已。輕裝健腳也許只需要40-50分鐘,但聽說昨天下了一場雨,就變得不是同一回事了。可以說是手腳並用連滾帶爬。路上遇到了一個長得很甜美的長髮女孩跟我揮手say hi,可惜前後有兩個男人包夾,不然我可能就掉頭跟她回家去了……(心情好~)

下到溪邊之前,在山路右側有一塊小營地,可以塞得下兩頂四人帳,但有點陰濕而且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而溪邊的砂地不太大也不太平,勉強可以搭到三頂四人帳。小小的溪岸滿滿地都是人,老中老外、少男少女,有的正捲起褲管要去泡湯,有的穿著比基尼紅通通地泡完湯溯溪回來,一點也不畏刺骨的溪水。兩條大狗肩並肩安靜地坐在一塊兒,但是連摸一下都不給摸……\ __ /


(小氣!)

前一天來此紮營的家族團體竟然都是充滿戰鬥力的媽媽們領軍,爸爸們似乎沒使上什麼力,連帳篷都是女生收的。在他們清場的同時,我們趕快生起炭火來大啖烤肉,大口大口的里肌肉、香腸、青椒、玉米,最後以懷念的火烤三層肉收場。



栗松溫泉就在離營地不到50公尺的地方,坐在帳篷邊就可以直視在濛濛水汽中戲水嬉鬧的男男女女。在出發之前我們決定要造福大眾(也造福我們自己)先生一堆火起來,於是渡溪到下游一點的地方撿拾漂流木。果然火一生起來,人就圍過來了……有媽媽幫小朋友烤冰涼的濕襪子,也有沒帶換穿衣物但是把身上的衣服弄濕的,搭好的帳篷更成了大家的更衣帳。(回來以後發現有好心的女生送了我一條內褲當禮物……-___-|||)



溪底有些濕滑,水深最深的地方大約到腰部,所以溯溪鞋最好還是穿著。除非有男朋友可以扛著妳過溪,不然泳衣泳褲跟換穿的衣服還是要準備。先從溪右岸橫渡到左岸,再攀上一塊有架好繩索的大石頭,再沿著另一條繩索橫渡到溪右岸,沿岸邊往上走個二十公尺就到了!







溫泉露頭在溪右岸的岩壁上,直接由岩壁的裂隙湧出。出口溫度很高,但下方已經有挖掘好的池子與溪水混合成很剛好的溫度,旁邊還備有兩把鏟子。傳說中碧綠色的岩壁與呼呼湧出的熱水和蒸氣交融之下,好像也沒那麼綠(?)。老實說,照片裡好像比較漂亮。但實際原因大概是青苔所附生的那一大片脆弱的碳酸鈣沈積物,因為人為或是自重的因素崩落了,使得照片裡像玉一般的碧綠大滑壁不復存在。







不過呢,附在米白色沈積物上的青苔還是耀眼得令人驚豔,那種顏色似乎連3C賣場的螢幕展示機都被比下去了。在暮色漸起,人群散去,獨佔這一小段溪谷、一小片天空、一小簇楓紅、一大缸熱水(:P),把頭也浸到水裡,難得的奢侈。





Day 3
1/3(六)

行程 新武呂溪邊營地
    ↓(約5~10min)
   栗松溫泉
    ↓
   新武呂溪邊營地
    ↓
   道路盡頭的菜園停車場
    ↓
   省道169K
    ↓
   池上(午餐:全美行池上便當)
    ↓
   花蓮(晚餐:戴記扁食)
    ↓
   台北

一大早天沒亮就有人摸黑下來溫泉(好厲害!),當我們終於睡飽爬出帳篷時,他們已經整裝要離開了。聊上幾句,居然是前一天晚上加班下班後,星夜從台北開車南下,跑來這兒泡了半小時,馬上又要火速開回台北趕明天上班,實在令人敬佩。

利用殘柴把已經熄滅的火又生了起來。雖然溪水冰冷,但是仍然抵擋不住溫泉的召喚,於是又去泡了一回~

再次回到營地,準備要拔營賦歸,這時候也陸續有人下到溪邊前去泡湯。有個背著背包和Nikon單眼相機的短髮女孩,一個人搭車來到利稻,一個人走到溫泉來。俊俏的臉龐,耳邊別著一對小耳環,獨立堅強的女孩總是特別有魅力。我不自覺地看得出了神。直到她也捲起褲管露出纖瘦的小腿,渡溪離去,才繼續收拾帳篷。一天一個美女,這趟真是值得。

再回首……赫!人又回來了……原來是水太深不想把背包弄濕,回來換背包。輕輕地解下背包,從裡頭抽出一個大背包用的防水內袋,我心裡不禁暗暗地想,好樣的,果然是練家子。然後她把脫下的外褲披在火堆旁,借我們的火把褲子烤乾。又轉身翩然離去。離開一次當是萍水相逢,離開兩次就有點落寞,目送著她離開,我把火堆多添了點柴,把那條滿是柴灰的褲子抖了抖移到上風處。

上坡雖不至於該該叫,但也是氣喘虛虛。一個多小時後重見天日,驅車下山。



回程時再次經過池上,這次決定帶大夥一試全美行的便當。便當燒燙燙,米粒又Q又飽滿。雖然只有一種選擇,也沒有大塊肉的「主菜」,但配菜中的炸排骨肉片、柴魚、醃漬薑片都很美味,不會太油膩,適可地讓米飯又回歸池上便當的主角。


(米老鼠??)

經過花蓮市區時再次造訪了戴記扁食,然後就馬不停蹄地駛回台北。到家時已經半夜,結束了這趟秘湯之旅。